时间:2022-10-09 20:26:48 | 浏览:3220
教育部网站消息,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出席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双减”“五项管理”督导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年7月份,为了帮助解决暑假期间学生无处去、家长看护难的实际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提出了20字的要求,即“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这20字的基本要求,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这个《通知》发出以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各校也积极响应、积极行动。特别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会同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区等方面,精心组织了今年的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今年暑期托管工作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覆盖范围广泛。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几个省份是在全省域开展的,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江西、海南等一些地方,是面向全省做了部署推动。有的地方是在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开展了试点,大部分地方今年都是首次探索做暑期托管服务工作。
二是师生参与踊跃。我们做了初步统计,今年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学生约有302.6万人,我们在了解过程当中也注意到,在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可能事先已经安排了暑期带孩子出游的活动,所以有的地方参与比例高一些,有的地方参与比例低一些。有33.9万名教师和志愿者参加了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其中教师有24.2万名。
三是活动内容丰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除了指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外,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包括经典诵读、书法、美术、体育等等。有的还利用地方的一些资源,包括少年宫、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托管服务工作。
四是社会反响较好。暑期托管服务帮助确有需要的家庭解决了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受到了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这项工作今年是初步探索,还要总结经验。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入推进,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真正成为一个惠民工程。
对“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一些地方,我们除了通报、曝光以外,还将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定向调度。对半月通报落实进度靠后的省份,我们将召开专门的调度会,要求这些地区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约谈。对调度后进度仍然落后的,约谈相关地区的负责人。
三是挂牌督办。对约谈后落实仍然不到位或者工作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地区,我们将实行挂牌督办,督办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是问责。对调度、约谈、挂牌督办后工作仍然不力的地区,我们将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启动问责,提请和督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我们大家都知道,必要的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这次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9次会议和中央“双减”文件关于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的部署要求,这是中央的部署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有效破解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运用不当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通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功能,突出强调主要发挥学情教情诊断、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这个《通知》提出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并区别不同年级做出明确规定。我刚才已经介绍了压减考试次数的具体要求。关于压减考试次数的要求,文件提出,先在中央和各省市确定的“双减”试点地区来开展。这里面要特别强调的,严格禁止以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这是作为教学工作纪律来要求的。
在规范考试命题上,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的难度,不得超标、不得超教学进度。还没学你就考,这是不行的,要以学定考。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考试结果的运用上,明确要求实行等级评价,并依据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帮扶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通知》特别强调,不得按照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义务教育考试管理的实施办法,切实把《通知》落实好。
您问的是学科类培训这个问题,不属于在座的两位司局长的业务范围,相关的司局负责人也没有在,我简要地作一个回答。我手里正好拿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问题,这个《通知》里面就要求,在开展校外培训时,语文、数学等9类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原话是“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这个话听起来比较专业,确实这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于各种培训项目、实际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都要进行综合研判。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这9类学科其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的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来服务的,片面强化相关学科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技能培训,那么就应当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
所以下一步,教育部也将进一步指导地方建立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进行审核把关,来加强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确实,像你刚才讲的,在一些地区,不光是“双减”政策出台前,在培训机构治理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退费难,甚至卷钱跑路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特别是虚假宣传、退费难的问题,家长可以向“双减”管理监督平台举报,也可以向当地的职能部门反映。我们也将及时发布缴费风险提示,提醒家长不预缴超期超时长的培训费用、地方的虚假宣传和缴费折扣陷阱。我们也将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第三方资金监管,防止退费难和机构卷款跑路,对量大面广的退费难问题,我们将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督办;对卷钱跑路等严重家长权益的问题,我们将实行挂牌督办,也就是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给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督办通知。这个督办程序启动的时候,是要向社会发布的,督办的结果也是要向社会公布的。
“双减”,一减是减轻作业负担,另外一减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作业负担,这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任务。另外一减,跟学校的工作也有很密切的联系。这次中央的“双减”文件,我们也做了一些学习和梳理,对学校工作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三个提高”上,也就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减”重大部署,中小学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这迫切要求我们要切实发挥好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作业、考试管理